教育者須是個“性情中人”
◎雪 飛
今天我才知道,因提倡“罷黜百家,獨尊儒術”而廣為人知的儒學大師董仲舒,原來是個性情中人。
他
30
歲時開始廣收門徒,很多學生慕名而來。外鄉弟子自帶盤纏,白天聽董仲舒講課,晚上就住在附近的客棧里。有一次,一個叫子墨的學生遭遇劫匪,身上錢物被洗動一空。子墨本就家境貧寒,這樣一來他一下子陷入了困境。大家都不富裕,因此對他也是愛莫能助。最后,一位學生暗中塞給他一些盤纏,子墨才得以勉強度日,把學業繼續下去。
當助手提議當眾表揚這個學生時,董仲舒表示,自己認可這位暗中助人的弟子,一定會在學業上著重培養他,但就是不同意對他進行當眾表揚,為此他還列舉了種種理由。后來,董仲舒對這個學生器重有加,這個學生也因此而成為漢朝一位著名的經學家——他叫呂步舒。
這件事很不符合我們的思維習慣。我們見慣了種種公開的表揚信:某某某拾金不昧,某某某助人為樂,某某某見義勇為,等等等等。這個...